甘南:以党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5-29 浏览次数:211
党建聚合力 发展增动能
——甘南以党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甘南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建引领全州上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全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活力更强、生态文明成效更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层基础。
甘南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持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本领。聚焦打造“五个甘南”,紧紧围绕落实州委“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抓实党纪学习教育、突出抓好政治历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巩固提升“三基”建设水平,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25年是扎实推进景区党建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甘南州“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年”。“五一”期间,各级党组织围绕州委全面打响“圣境甘南·心灵之旅”文旅品牌目标,按照全州“五区”党建工作“1+8”方案部署要求,以创建“旗映甘南·驿路同行”景区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临潭县冶力关景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属地镇村等党组织联合组建“护航先锋队”,拉网式排查整治景区内游乐设施、消防通道、涉山涉水、景台栈道等风险隐患,疏导车流量5.8万辆次,开展应急救援23次。迭部县围绕综合协调、交通管控、应急处理、后勤保障等制定旅游接待工作预案,开展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景区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州积极推动景区党建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设立“红色驿站”41个,设置“党员先锋岗”172个,划定党员责任区96个,组建党员先锋队51个、志愿服务队64个,1012名党员、825名志愿者踊跃投身景区服务保障工作。全州累计接待游客60.4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7%;旅游花费3.3亿元,同比增长17.86%。
合作市卡加曼乡博拉村。东更央启藏家乐民宿老板道吉草迎接着远方而来的客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卡加曼乡结合生态文明村和旅游专业村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挖掘区域内生态、产业、旅游、文化、民俗等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舟曲县坚持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旗擎在产业链上,把人才聚在产业链上,把身份亮在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集体经济+人才”产业振兴示范点,探索构建“1+6”特色产业“四位一体”包抓联系体系,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工作台账,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助推产业振兴。
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积极探索产业提升型、资产盘活型、项目带动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高标准推进21个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有效发掘各类特色优势资源,切实加强科学运营与监督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保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底气。全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4.03万元增至2024年的33.93万元。
全州各级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帮扶农牧户,联人联事联心,用心用情用力,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真心实意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不忘初心、担当作为的答卷书写在了乡村振兴的事业中,结出了产业兴旺的硕果。
全力推进“党组织+网格化”建设,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网”为运行依托、以“格”为工作基础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一核三治”基层治理新模式,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优势。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探索创新“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十户联防”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全州近7万名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班子、基干民兵、网格长、联户长编入3036个网格、8636个联防组,对190座宗教活动场所、694个行政村(社区)、23.6万户城乡常住居民实现包抓联系全覆盖。健全完善“网格发现、村社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应急处突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应对各类风险准备,做到群众诉求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矛盾纠纷有险必救、有患必排,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情绪在一线疏导、难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任务在一线落实。
持续深化“德润甘南”实践活动和法治宣传教育,采取“车轮+网络”“带案释法”“马背宣讲团”等方式,扎实开展法律“八进”双语宣讲活动,着力打造公安“全国通办”、检察“岗拉梅朵”、法院“移动微法院”等工作品牌,厚植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土壤,坚决杜绝法外之私、法外之事、法外之人。近年来,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8+”基层治理入选2022智慧治理全国创新案例,实现了乡村发展、乡风文明、乡邻和谐的美好愿景。
记者 马保真
编辑 杨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