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走进临潭 一同领略甘肃非遗之旅

发布日期:2025-08-14 浏览次数:14

8月11日至13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节目录制组走进合作、临潭等地进行拍摄录制,聆听甘肃悠久历史,探访非遗瑰宝。

巴郎鼓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州特有的古老民间舞蹈,以其古朴粗犷的舞姿、色彩鲜明的民族服饰、深厚文化底蕴而远近闻名。在美仁草原录制现场,舞者们在工作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力求精益求精,而精彩的舞蹈也吸引着外地游客的阵阵掌声。

陕西宝鸡游客李玉香说:“我是第一次和家人来甘南玩,这里的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非常惬意,在这里有幸碰到中央电视台的《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组,现场观看了非遗舞蹈巴郎鼓舞,非常震撼。这个舞蹈很有民族特色,也是第一次现场看这么美丽的舞蹈,希望甘南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

同时,我州多名具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在临潭冶力关镇将冶力关5A级景区的山水美景、特色建筑融入到非遗演绎中,充分展示了甘南非遗系统性保护取得的成果。

锅庄舞藏语称为“果卓”,意为“圆圈歌舞”,是广泛流行于我州的一种古老、极富民族特色的大型集体歌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也是我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名片”,经过多年的传承和不断演绎,已深植于甘南各族儿女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之中。此次节目组携手央视著名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同锅庄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就锅庄舞的历史与特征、锅庄舞服饰特色、传承与创新等进行探讨交流,最后在众人共舞下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嘎旦加表示,甘南锅庄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承载着甘南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此次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在临潭实地拍摄录制,意义非凡。希望能够通过各位老师优秀的镜头语言和创新的表达方式,将锅庄舞的优美舞姿、独特韵律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也是对我州传承保护非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让甘南的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此外,来自临潭的万人拔河、陇南康县的霸王鞭、兰州太平鼓、平凉崆峒武术等一众精选的特色非遗也悉数登场,舞者用优美的舞姿、过硬的本领,无不向观众和游客展现着非遗的魅力与色彩,也让临潭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陇南康县霸王鞭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兴礼说:“很高兴能够代表陇南,把霸王鞭群舞带到甘南州,陇南康县的霸王鞭舞,历史悠久,每一个舞鞭的动作,都展示出我们古氏羌民族骁勇豪迈的原始生命力,希望借助央视,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更好地把我们甘肃的特色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下去。”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做美生态、做活文化、做实基础、做优服务、做大景区、做强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共荣共生。截至目前,全州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省级71项、州级267项;全州已认定10名国家级、65名省级、610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拥有省级非遗工坊14个,州级乡村工匠52人。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遗名录体系。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32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我州入围5项,在全国入选较多地州市,在全省14个市州中处于领先位置。

记者 牛力 李治伟

编辑 马晓娟